2017年4月13日 星期四

圖解影響現代生活的100條哲學想法

圖解影響現代生活的100條哲學想法:學會2500年來50位偉大思想家如何思索世界的樣貌、人的本質、正義的社會
圖片取自博客來網站
本書作者選出五十位著名的哲學家,每個哲學家選出兩個最具代表性的理念。全書分為六個章節,由不同時期探討不同的問題來區分,每個章節後都會有一個對那個時期的小總結。

第一章:世界是由甚麼構成的(從希臘哲學到中世紀神學)
第二章:關於人的思考(從文藝復興時期到近代初期)
第三章:窮究理性的極限(從英國經驗主義與歐陸理性主義的對立,到德國觀念論)
第四章:我是甚麼(十九至二十世紀的現象學與存在哲學)
第五章:推動世界的新規則(現代思想)
第六章:打造正義的社會(政治哲學與公共哲學)

書中的描述都極為精簡,透過簡單的兩頁文字和圖示表達一個概念,讓我們明白背後的哲學思想,真的只需要三、五分鐘就可以看完一篇,利用空餘時間就能把握閱讀此書的機會,很快就可以把一百篇看完。

以下是我看到有趣的內容,加以整理濃縮的例子:
蘇格拉底的無知之知,明白到自己的無知,才有進一步求知,增加知識的機會,反而是那些不懂裝懂的人無法學到更多,這就是為甚麼謙遜很重要。

為人處事面對眾多的選擇,亞里斯多德的中庸之道避免我們走向極端。在快樂與痛苦處於適切而適度的狀態,面對自卑與自傲要想像自己的優點,也要反省自己的缺點。

馬基維利的《君王論》提及一個君主要有孤狸的狡猾和獅子的強悍才能有一個秩序穩定的國家,我想作為領導者都必須要有威嚴和親和的個性。

蒙田的《隨筆錄》揭示「人是驚人地空虛、多樣而變動的存在」,不是因為人類很堅強,因此渴望目標,而是人類太脆弱,沒有目標就無法撐下去。同時,他也提出人類的本性是求知的欲望,透過理性和經驗的手段去達至一種理想的生活方式。我覺得他如實的觀察人,探究人的生活方式很有意思。

海德洛認為每個人的內在都有著根本的不安——死亡,因為為了將這股不安轉化為積極的心態,就是「先行決斷」。意識到死亡,意識到生命有限,才會認真地過活。相反,死亡被遺忘的時候,人只是漫無目的地過日子。這跟《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觀念很像,「未知死,焉知生」,不知道死亡又怎麼知道如何去生活。

佛洛伊德揭曉心的三層構造,欲望的本我、規範意識的超我相對立,並由自我負責調解的工作。

對維根斯坦來說,語言是人與人在生活的各種場合進行溝通,如果無法與他人溝通,語言就不具有意義了。因此溝通的意義,應該在於對方能不能理解你的表達,而不是你有沒有說出來。

漢娜.鄂蘭認為極權主義的誕生是因為民眾不願思考,把一切交給別人,讓獨裁者登場。鄂蘭在《人的境況》強調人要活得像人包含工作、勞動和行動。勞動是維生的活動、工作是創造產物的活動,而行動則是透過言論進行的草根政治活動。

哲學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哲學。哲學其實是一種概念,我想他不是一種標準答案,而是提過不斷提問、不斷辯論、不斷思索去尋求一個相對較好的答案。

最後,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多進行思考,正如笛卡兒所說的「我思故我在」,或像帕斯卡說的「人是會思考的蘆葦」,思考讓人變得更強大,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